中新網呼和浩特9月27日電(記者 李愛平)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文物局27日對外披露,目前內蒙古官方對蜚聲海內外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——居延唐代大同城城遺址正式實施搶修、加固工程。
這一搶修加固工程,已經經國家文物局批準,具體實施單位為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文物局,該局聘請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技術中心,目前已開展了居延唐代大同城城遺址的搶險加固、維修工程。
此項工程包括:唐代大同城城內城城墻嚴重殘損部分的加固維修(東西長87米,南北長92米);對城外城城墻的保護維修(東西長223米,南北長184米)。同時,對遺址重點保護區范圍內的水渠、窯址、墓葬區域進行維修保護。
內蒙古文化廳文物局指,該搶救維修工程運行期為2年(2017-2018年),工程質量要求符合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行業維修標準。
大同城遺址位于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東南約19公里外,由內外兩道城墻組成,又名“馬圈城”。此城建于唐朝中期,前身是北周宇文邕的大同城舊址,也是隋唐大同城鎮和安北都護尉的駐軍所在地。
內蒙古文化廳文物局負責人王大方說,該城從規模和形制上說,與絲綢之路重鎮“玉門關”齊名。出大同城就可以進入了唐朝北部的突厥部落。當時,大同城是唐代詩人王維赴居延慰問將士路線中的必經之地。(完)